不同种类偏振片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场合下可获得最好的应用效果,如金属类型的偏振片可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散射型偏振片用于要求真实反映自然光颜色的仪器上,而反射、双折射型则较多应用于棱镜等偏振仪器。
当一束自然光以θB入射到玻璃表面,与折射角θT满足布儒斯特定律,即θB+θT=90°,反射光为全偏振光;随着玻璃层数的增加,折射光的偏振度越来越高。该类偏振片只能应用在一些特殊的仪器设备上,光源入射角受到严格限制,不适合平板显示。利用晶体的双折射现象可以产生偏振光,如常用的尼科耳棱镜。
胆甾型液晶也可作为宽波段反射式偏振片,这是一种在螺旋状胆甾型液晶中引入螺距梯度,可见光经其反射后得到圆偏振光,再通过1/4波片后转变为直线偏振光,可直接用于液晶显示屏。
物质对两种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称为二向色性,典型晶体有电气石和碘硫酸金鸡钠。一块1mm厚的电气石几乎可以将O光全部吸收,而E光的吸收随着波长的不同而差别很大,单晶电气石可以切割成偏振片,用在光学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碘硫酸金鸡钠具有较强的二向色性,大约0.3mm厚偏振度可达到99.5%以上,但机械性能很差,只能用极小的晶体做成偏振片。
当光通过偏振物质时,物质中的电子在光波电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成为次波源,当微粒的大小为透过光波长的1/5时。散射光的一部分为偏振光。利用光的强烈散射或全反射原理可制造无色散射型偏振片,它对可见光波段光的透过率较高,特别适用于一些要求真实反映自然光的偏振仪器。在两块ZK3平玻璃片中抽真空井充人硝酸钠,ZK3平玻璃片折射率。n=1.5891,硝酸钠O光的折射率。nO=1.5884,E光折射率nE=1.3369,两者差别较大,E光几乎全部被反射或散射,无法从晶体中射出,故得到线性偏振光。
聚合物中加入芯壳由不同材料组成的粒子,分散并经热挤压成膜,再拉伸取向,使基体的折射指数和分散相粒子的O或E光的折射系数(仅其中之一)相配,而与另一折射系数失配,可获得线性偏振光。如在聚乙烯对苯二酸盐中加人橡胶态芯壳粒子(直径200nm,芯:苯乙烯-丁乙烯,壳:PMMA,折射指数1.530),拉伸比为4、5时,聚乙烯对苯二酸盐的O光折射指数逐渐下降到1.53,E光折射指数上升为1.68,因而E光被颖粒散射,O光则顺利透过。
这种偏振片的适用波长范围受掺杂粒子大小的影响,耐湿热性能比碘素偏振片好得多。以液晶分子作为分散相粒子,基体为聚乙烯醇,经拉伸取向也可制得散射型偏振片。聚合物单体与向列相液晶以不同浓度配比可制成电光特性的散射型偏振片。
活性不拉伸偏振片包括一层光活性分子层和一层与所述层接触形成的二向色性分子层,不用拉伸工序便可制造,可以制成具有复杂图像、弯曲表面或大面积的偏振片。其方法是用直线偏振光照射基材上的光活性分子层,并对其电晕放电处理或紫外线辐照处理后形成二向色性分子层,利用该分子层所具有的光吸收各向异性,使透过光产生偏振,偏振度为67%-77%,但膜层机械性能较差,应用较少。
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偏振片,如通过离子交换法在玻璃上沉积4~40nm大小的球形银颗粒,经退火处理后,在650℃对玻璃以恒应力拉伸而使表面球形粒子变形取向,椭球粒子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对光具有不同的吸收效应即二向色性,从而形成偏振玻璃。层状偏振片(由透明层和吸收层交替排列而成)可以对透过的自然光产生偏振。采用射频磁控溅射镀制锗和不锈钢的混合物超薄薄膜作为吸收层,对从可见光到红外光波段范围内都有高质量的偏振效应。
作为一种光学功能膜,偏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和各种光学仪器中。新型偏振片的研究,特别是耐高温、耐湿热性能好的偏振片为研制热点,在保证偏振度的前提条件下,偏振片薄膜化并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已经引起人们的兴趣。偏振片薄膜化将简化液晶屏的生产工艺并使液晶屏集成化、薄膜化,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
(来源:网站,版权归原作者)